标的物分类
    填写您的需求,第四产权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联系您,为您分忧解难。
      获取验证码
    恭喜您,需求发布成功!
    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请耐心等待。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权市场
    当产权市场遇上“互联网+”,新媒体或成切入口
    Sep 29, 2017 9:16:08 PM

    一、产权市场概述

    1.   产权基本概念

    产权交易市场,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而产生。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推进而发展壮大,同时在我国各类非上市企业并购融资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来讲,它是指全部产权交易关系的总和,是指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产权这一特殊商品的交易行为而形成的特殊的经济关系,这是人们通常所称的产权市场。

    从狭义来说,产权市场就是指进行产权交易的具体场所。如产权交易所、股票交易所、资产拍卖行、承包/租赁市场和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建的以有偿转让国家企业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场所。

    2.   产权行业现状

    产权交易市场最初就是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而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20多年来,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1123日,“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国企改革创新论坛”会议在蓉举行,会上提到,2012年至2015年,包括产股权、实物资产、诉讼资产、金融资产、环境权益、公共资源、技术产权、企业融资服务、文化产权、林权、矿业权和农村产权交易在内的12类公有和非公有业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

    但回首过去二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行业各方不懈努力和艰难探索。几经曲折,最终促使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选定产权交易市场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平台,并通过2003年底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3号令)予以明确,并在实践中快速发展壮大取得很好成效。

    2015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第一次正式将产权交易市场明确为资本市场。

    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产权市场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

    在各项出台政策的支持下,产权市场被赋予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更多业务发展机会。

    在面临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面对着新的挑战。既存在诸多市场“蓝海”创新空间,也面临突破发展瓶颈、自我革新的转型要求。

    二、什么是“互联网+”?

    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资源配置、市场要素整合、商业模式变革中的优化和融合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动力,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载体工具上的“+”,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模式方法上的“+”,创新是“互联网+”的核心引擎和强劲动力。当前,“互联网+”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创新发展、市场主体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2.“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1)“互联网+”构建互联互通新生态

    “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参与主体多元化,且都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各方遵循的不再是只有一方获益的“零和博弈”,而是分工协作、相互依存、共创价值、分享价值。

    成员间打破不同数据库壁垒,以开放的心态实现互联互通。生态圈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其核心竞争力是所有参与成员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变得可移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2)“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激活了创业活力,加强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势。对于创业者而言,互联网能够解除创业者后顾之忧,能在实践过程中给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撑。

    3. “互联网+”引领产权市场的转型升级 实现产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产权市场基于“互联网+”趋势下的创新发展将会有力提升产权市场整体功能。互联网经济时代,产权市场的转型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产权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当前,产权市场转型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市场分割封闭、机构自成体系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且未得到根本解决,各机构主要还是依托自身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本区域内开展业务,“信息孤岛”问题仍存在。正是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产权市场在面对外部政策环境急剧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是话语权不强、对抗系统性风险能力较弱。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创造的特色产权市场可能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被逐渐瓦解,产权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也将无从谈起。

    鉴于当前产权市场交易标的的非标性和地域性特点,产权市场的转型发展不太可能按照证券市场的模式,而是通过区域市场的互联互通和深度合作更符合我国产权市场发展现状。虽然各区域产权市场发展不均衡,但在所在区域均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市场,因此,应充分尊重各个区域市场的特色,发挥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各区域市场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用“互联网+”共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首先,各区域产权市场应从行业发展角度,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思想。“命运共同体”是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各方共同发展,包含了差异性和相互依存性两层涵义,产权市场近三十年的发展所形成的正是区域市场的差异性和市场间的相互依存性,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只会使市场走向分裂,损害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产权市场的发展创新,需要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以开放、平等、包容、协作、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和融入行业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思想,这也是产权市场发展创新的基础。

    其次,构建互联互通的物理平台,用互联网技术将原来孤立的各个区域产权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化平台,让每个区域市场都成为统一平台建设的参与者,将所有区域市场的信息连接起来,统一发布,统一展现交易过程。这是实现我国产权市场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

    再次,加强各区域产权市场深层次合作,在完成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联接。通过数据共享与分析,建立产权行业交易指数,实时反映产权市场交易行情、趋势变化,为社会提供全面完整的行业数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行业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对产权市场投资者行为、各类需求的深度分析,使产权市场从单纯注重服务程序、服务质量的固有思维中解放出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更加注重个性需求、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的模式,这是实现我国产权市场发展创新的关键之举。

    最后,构建基于价值共享的全国性产权市场平台生态圈。产权市场构建是行业生态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行业平台生态圈里,各类参与主体按照规则融入到全国性产权市场体系中来,实现资本的高效快速流动。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容置疑,用“互联网+”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创造适应行业发展的新生态,形成属于产权市场特有的核心优势,将会有效推动区域市场的转型升级和全国市场的统一。产权人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时代脉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各类风险,实现产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权市场基于“互联网+”趋势下的创新发展三步走

    1. 深度对接“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搭建交易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成为当前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是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平台和载体。

    近年来,全国产权交易市场面对变革要求的不同发展策略,恰恰反映了不同交易机构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方面的差异。

    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产权交易市场的“互联网+”行动,应当是一个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而打造市场平台服务功能升级版,开发新交易品种和新交易模式的创新发展过程。

    产权交易市场要向资本市场转变,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在创新自身组织体系基础上重新构建业务运作的商业模式,改变目前分散基础上的低水平状态,实现各种资产的电子产权化和交易数据的信息化,大幅提高竞报价业务处理速度,大幅度优化交易流程,改善用户参与交易和投资的互联网体验;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融合,适应未来互联网常态下的交易新模式,以此来拓宽资本要素资源分配的渠道,实现产权交易市场向着资本要素市场运营管理效益化、精细化、科学化、网络化的转变。

    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整合能力,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各方资源聚集、联接起来。

    2.   紧扣“互联网+” 构建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交易品种和模式创新机制

    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要在进一步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的同时,强化为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服务的功能定位。

    对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而言,各家交易机构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优胜劣汰的“赛跑”,哪家交易机构率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的行动为创新的核心引擎,成功开发业务品种和交易模式,谁就赢得这场领跑他人、超越自我的竞赛。从市场需求来看,产权流动和资产处置是经常发生的,投资融资的活动也是经常发生的,而“互联网+”的融合和变革正在给产权交易市场注入创新服务功能和运作模式的超强活力。

    3.   平台化是发展必经之路

    目前,产权市场中的交易机构大致分为产权交易机构、拍卖机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传统房地产和机动车中介、消费品和服务领域电商巨头、非标资产和权益领域的垂直电商等几大群体,各群体间有合作、有竞争。产权市场中各类机构都在信息化发展中各自努力,但尚没有机构跳出原有业务框架,站在整个产权市场角度进行思考和布局。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权市场整体不可避免地会走向“互联网化”、“电商化”,并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或几个“一统江湖”的网络巨头。因此,建设产权市场统一信息化平台,不能仅囿于单个产权机构内部的“电子化”或者限于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简单“统一”,而应着眼于整个产权市场。

    当前,产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了电子化交易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交易过程网上操作、网上留痕、网上归档等功能,但这些只是满足了产权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交易电子化的“单机版”,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只是服务于单个交易机构的交易过程。

    信息化的本质是联网和数据流动,信息化的效能要释放出来,必须依靠网络让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充分流动起来。

    建设全行业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用互联网技术将各个区域分立的产权交易平台联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行业统一的网络平台。

    五.产权市场在“互联网+”趋势下的创新存在难点

    1. 基于体制及产品的特殊性,不能快速响应市场

    体制是束缚传统企业转型的另外一个难点。实际上,除了产权市场,现在很多的传统企业都意识到了自己和互联网企业相比较,响应速度过慢。

    在今天这个瞬息变换,时时换头条的年代,能否能建立起一个合适自己的体制,跟上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变得尤为关键。

    传统企业绝大多数形似“金字塔”,采取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包括子公司)其实也是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在集团企业中事业部承载某种特定职能。职能型组织结构最大特点是内部采取了“分工”与“协作”的管理方式。

    企业规模越大,职能分工越细、管理层级越多,巨型企业更是如同俄罗斯“套娃”,大集团套中集团,中集团再套小集团,小集团内部还有众多的单体企业,这样变成了市场中的航空母舰,导致船大难掉头,“大企业病”纷纷发作,典型症状是内部消耗严重,协同效率低下,市场反应迟缓。

    实现高效扁平化必须改变“分工”与“协作”的传统管理方式,实行集成化、系统化的流程管理。企业通过调整业务流程适应市场变化,这种转变或将成为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在非标准资产与权益交易领域中的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资产、司法拍卖资产、金融资产、土地、矿业权、环境权益、农村权益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属性,而使其形成特有的交易方式、交易流程和交易需求,如产权交易市场,与房产等纯粹市场化的标的差别较大,也是现有互联网创业企业难以涉及此领域的主要原因。

    2.   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注入

    产权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基于产权行业的特殊性,既需要了解产权行业规则的人员,以免碰触到一些不必要的“礁石”。同时,因为行业互联网化及电商化程度过低,缺少可参考的“标杆”,所以也需要对互联网运作方式极其熟悉的人员,这就意味着,不单单简单的是一个或两个人就能完成这对事,而是需要一个团队,或者说较为庞大的、且对人员要求较高的团队,这在人力的投入上需要很多精力。

    同时,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非常轻投入的行业,现在因为外在的竞争,变成了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其在前期基础设备采购,以及运营推广过程中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会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高要求也成为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3.   产权行业高度专业、差异化等特点,使技术、业务转型存在难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把业务互联网化,不是简单地贴一个“互联网标签”,也不是把互联网仅仅作为工具与传统企业的产品、营销、管理进行捆绑实现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把互联网和传统业务很好的结合起来,工具与业务融为一体并发生化学反应,真正推动企业业务增长并产生效益,这才是真正目的。

    产权市场基于其交易金额大的特点,与快消品相比,在交易中需要更为谨慎,交易时间自然会较为漫长,可能会是快消品交易时间的十倍或者百倍。

    同时,对于大多数资产与权益而言,每一个标的都有其个性化特点,差异化特征非常明显,如房产,其位置、产权、装修、朝向、物业、税费、周边配套等指标都会影响房产的价值。资产与权益的差异化、个性化特征使每一个交易标的都具有独特的专有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其在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也会各不相同。

    这些都使得产权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和面对的难点,相较于快消品市场,产权市场需要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才能实现将开放式、分布式互联网技术架构和传统产权市场难以改变的行业特点完美结合,实现数据的顺利迁移。这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无论是BAT类型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在思考由新一代IT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既然产权市场在“互联网+”趋势下的发展创新存在一些难题,那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将产权市场与“互联网+”快速且精准的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基于新媒体特性,新媒体或成切入点。

    六.“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

    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国内外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 (new media)—词。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

    “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普遍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一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

    “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首先应该说明,新媒体作为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反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结果,不是原因。

    作为一项口号:微博改变一切,将微博作为主语,是错误的。改变一切的是使用新媒体的人们。

    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理解“新媒体”:时间,技术,社会。

    时间

    时间上更近的可以被称为较“新”的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

    技术

    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很多革新技术的媒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社会

    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作用的革新

    要如何区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点作为标准,从社会作用上来区分新旧媒体。

    (1) 是否可以被更多的人便利的使用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更多的人、便利的。

    更多的人:当更多的人使用较“新”的媒体,以及使用较“新”媒体的人变的越来越多时。例如,当电视的使用量超越了报纸,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观看电视新闻,电视相较于报纸就是新媒体;当网络的使用量(重要性)超越了电视,并且网络逐渐开始取代电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相较电视就是新媒体。

    便利的:使用成本下降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的原因之一。网络的重要性真正超越电视并不是始于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或者卧室,而是从进入每个人的口袋开始。人们不用随身携带大堆的报纸和砖头似的书本,也不用被固定在沙发或者酒吧里,就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信息使得报纸,杂志,电视失去了统治地位。

    (2) 是否有助于更加公开和公正的讨论和传播

    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要素:公开和公正、讨论和传播。

    公开和公正:传统媒体(报纸、电视)新闻的制作需要从审题到采编,再到审阅的过程,大众难以参与信息的选择和报道的编写中。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决定什么需要让受众看,以及从什么角度看。网络使得信息能够更好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保存。信息也可以被更广泛的搜索和传播;

    讨论和传播:网络,特别是Web 2.0的编写权在用户手中,用户既是内容的接受者、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是制造者。网络时代,用户可以决定在哪个平台、从什么角度、说些什么、说给谁听,而不是编辑。

    (3) 是否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社交

    媒体的两大功能:信息+社交。

    报纸、电视不单使得信息得到了更广的传播,人们知道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与我有关,更使得人们得以和周围的人共同分享对事件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在对事件的探讨中完成社会交往。

    网络在广度上扩大了人们交友的可能,中国人可以和美国人交朋友,尽管这两国人既不在一个地区,又不出于同样的时间;人们同时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只要拿出你的手机,点开你的APP;在Web2.0 时代,人们更可以形成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的,多对多的交流。通过交流传播的不单是信息,还有感知,对拥有和自己共同兴趣的一批人的感受。

    在一对一的线上交流中(QQ Email,微信)人们得以维护与特定个体的关系;

    在一对多的线上交流中(微博,人人,FacebookTwitter,微信朋友圈) 人们通过特定文化符号建构了线上身份。

    在多对一的线上交流中人们得以(将集体的狂欢与个人表达相结合)寻找集体归属;

    在多对多的交流中(线上游戏)人们得以通过区分你我,划定群组之间的界限,从而在特定族群/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种多种层次,多种可能的社交方式在报纸或电视中是无论如何无法实现的。

    3. 新媒体的特点

    1)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5)网络环境越来越好,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视频,都能非常快速的传递。

    6)快速而碎片化的信息就有利于传播,社交媒体越来越多,各类社交圈子之间还有交叉,更利于传播。

    总的来说,新媒体的特点可总结为: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4.   特点适应难点,新媒体或者成切入口

    产权市场、交易机构过往单一的服务手段、传统的交易模式,躺在政策的“襁褓里”守株待兔式地被动等待“交易需求自动产生”,客户自己送上门来, “地域壁垒”较为明显。未能实现资产项目信息和投资人信息的集聚,线下的众多交易服务机构处于高楼大厦之中,难以寻找。现实中主要通过介绍、推荐等方式找到,面对专业交易服务机构,不管是交易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较高。

    同时,产权市场仍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商榷。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产权行业在“互联网+”转型中遇到的困难。

    1)打破时空壁垒,海量信息快速传递,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实时接收信息,实时做出相应反馈,海量交易信息能够实时传递,打破“地域壁垒”。使得交易中的各方有效连接,相互say hi,使各方不再孤立,降低寻找成本。

    同时,新媒体能够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圈定一个“用户特征谱”,精准推送信息给锁定用户,并努力服务好这部分的用户,给他们去制造更多的惊喜,从而获得最后的转换。

    企业可通过关注微信、做活动等方式,尽可能把目标客户转换为“用户”,并与用户建立长期连接,长期维护,运营,娱乐“用户”。

    3)展现方式多元化,提升信息真实性

    借助新媒体传播的轻便性,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真实性。

    换做以前,一个项目的传播,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这样较为单一的形式呈现,毕竟文字和图片总会出现一些描述上的不准确,或者图片失真的情况,现在我们能通过新媒体中视频直播、微电影、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将项目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减少信息失真,增加信息“深度”,提升真实性和准确性。

    4)新媒体营销成本较低,实现推广最大化

    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更迅速地传播信息、更为便利地省去中间流通环节的购买成本。相对来讲,新媒体营销是o2o营销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既可以在移动端进行产品的购买与支付,也可以在线上购买在线下交易。

    与传统营销相比,新媒体营销对于企业的潜在客户搜集更精准,与客户间的互动体验更为完善,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调整与升级,为交易各方做推广宣传提供新的渠道,加上与传统的报纸、电视、杂志等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营销低成本优势,这也是可以选择新媒体营销作为产权市场转型互联网第一步的重要因素。